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节日。清明节来临之际,地处长沙、平江、汨罗三县交界处开慧镇的杨开慧烈士纪念园,前来瞻仰缅怀、悼念烈士的游客,天天络绎不绝。杨开慧烈士陵园修建于年,它由杨公庙、杨开慧烈士陵园、板仓故居和杨开慧纪念馆四部分组成,其中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周围绿树环绕。
它始建于清末年间,土木青瓦结构。坐西朝东。年杨开慧出生于斯。年11月复原了陈设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周世钊来此瞻仰时,写下了《踏莎行-瞻仰杨开慧烈士旧居感怀》:“石泻清泉,花开高树,少年英杰曾游处。皈依革命斗艰危,追随领袖趋步。心系恫瘝,身劳驰骛,松摧玉碎无回顾。青山有幸住忠*,风云万古长呵护。
整座故居,面积约平方米,房舍为上、中、下三进,平行排列,前低后高,院内栽种了桂花村和女贞子树。院子西边是一块菜土,院前是一处禾坪,右有池塘一口,左有歼八战机一架。
在故居,游客们满含忧思,瞻仰烈士生前用过的东西;聆听了烈士生平讲解。
在烈士陵园,游客们或三五成群,或一二人,在烈士墓前三鞠躬,有的还献上鲜花凭吊,寄托哀思,一些游客满含热泪,谥于言表。
陵园位于杨开慧故居右侧棉花坡山头上。年11月,杨开慧英勇就义后归葬于此。毛主席寄30银元,以开慧的3个儿子名义立碑。墓前还建有纪念亭、纪念塔。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占地约20亩。年杨母向振熙与之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从山脚至墓区由三层梯形平台相连,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之中,墓碑横置斜放,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其下镌刻毛泽东撰写“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的题记。墓后建有一块大型词碑,上面镌刻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大儿子毛岸英的衣冠冢葬于开慧墓左前侧;二儿子毛岸青及儿媳邵华葬于右前侧。四周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杨开慧纪念馆于年开建,占地面积平方米。以“骄杨颂”为布展主题,以详实的史料展示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杨公庙为四方形砖木青瓦结构建筑,走廊用石柱支撑。始建于咸丰元年,方向为北偏东30度。整个杨公庙占地平方米,分为8个展厅。其中第一二三展厅展览了杨开慧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品,第四展室为杨昌济展室,第五展室为毛岸英展室,前厅陈列有杨开慧的简介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整个杨公庙共有房间11间,门楼外墙上有灰塑。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旅行#
毛岸青墓杨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