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TUhjnbcbe - 2021/5/3 13:54:00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375991.html

欢迎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一首一千多年前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年少时觉得,三峡应是三道严格的门坎,浑浊的江水,都要经过她的净化和筛选,合格以后,才被放行到大江之中而成为浩瀚的长江的。

事实上,三峡是历史的沧桑,是雄壮的山脉,是时间的淘洗,是奔流的江水。

三峡风光

慢慢的,时间少了,事情多了,三峡不再时时刻刻的想起了。直到有一次,读《文化苦旅》时,看见余秋雨写道: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我才再次把三峡从记忆里打捞出来。她的美,确实不应该被遗忘。遂将文在此摘录: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张大千《暮雨朝云图》

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春戏写,大千居士爰。

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

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臆想、美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呆。

三峡风光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弥漫着一种失败的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天真与沉郁。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三峡风光

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他刚刚摆脱了一项*治麻烦,精神恢复了平静。他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任何随从。如此平凡而寒碜的出行,却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

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三峡风光

盛唐时代的诗人,既喜欢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

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并在冲撞中捡拾诗句。

只能请那些在*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三峡风光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二百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二百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即便铺排开去两千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对此,一千五百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

巫山神女峰

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巫峡清秋》,年,张大千,纸本设色,立轴,纵87厘米,横48厘米

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几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然掉泪。她终于走向船舱,写下了这些诗行: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比较怪异。都有可能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如果具有了叛逆性,也会叛逆得无比瑰丽。

由此可见,最终还是人,这些在形体上渺小的完全不能与奇丽山川相提并论的人,使三峡获得了精神和灵*。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后辈子孙能够平静地穿越三峡,是一种莫大的奢侈。但遗憾的是,常常奢侈得过于麻木,不知感恩。

我只知道,明天一早,我们这艘满载旅客的航船,又会一次鸣响结束夜船的汽笛,悄悄驶进朝霞,抵达一个码头。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文章

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被称为“现代表现主义之父”

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立夏。说“夏”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竹邀月庐创艺中心取自“留云笼竹叶,邀月伴梅花”之诗意。坐落在三圣花乡红砂村的这座川西民居小院,青瓦古墙,曲径通幽。邀三五好友,月下而坐,竹影、梅影、人影,诗酒酬唱,话艺品茗。中心致力于打造新型的综合文创空间,是一家集文旅规划、艺术创作交流、艺术资讯传播、学术研究探讨、艺术品展览展销、文艺创新创意、文创旅游产品研发展销的开放性平台,兼具手工坊体验、创客咖啡、创意市集、创意路演等功能。中心在建立学术高地的同时,探索着公共艺术的“在地性”,致力于打造艺术社区,为当地居民及外来者搭建开放自由的交互性平台,用艺术的语言、方式去实现地方环境、人文精神的重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