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药知识比较枯燥乏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轻松愉快又容易记忆。这期中药故事为大家介绍的中药是“墨旱莲”,对于这味中药古人对它的评价很高,与灵芝一样都被称作“仙草”。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中药故事,来了解“墨旱莲”这味中药!
相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平生爱慕仙道,听说哪里有名山仙迹,定要去游览拜访。
开元(公元-年)初年刘简遇到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被刘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便把他带到自己的药园参观。虚无子对他说:“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望的。”虚无子指着水池边一种长得墨绿的草说:“别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这水边也长仙草,我就是常用这种草药,活到百岁而发不白,耳聪目明的。”
临别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药种,让他回去后种在水池或水田边,苗长到半尺以后即可开始服用。嫩时可当菜吃,夏秋可采鲜茎叶煎水喝,每天用本品二两左右。冬天则用阴干的茎叶,每天一两煎水饮用。长期坚持,必有所成。
刘简回家后按照虚无子的吩咐,种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岁而发不白、耳不聋,还能看经书上的小字。因这种植物叶墨绿,药用部位取植物的地上部分,又因其果实像莲房的形状故得莲名。刘简便给它取名为“墨旱莲”。
墨旱莲药名的由来也充分反映出古人对中药命名的讲究,分别因其植物的颜色、药用部位、形状的特点。后来因刘简种植食用墨旱莲长寿的事迹被大众知道,于是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也开始种植墨旱莲用来食用。由于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墨旱莲的传承也出现了不同别名,如:旱莲草,墨草,墨斗草等。
墨旱莲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甘、酸,寒。归肾、肝经。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6~12g。
置通风干燥处。
说说二至丸,它就是由墨旱莲携手女贞子这位小伙伴组成,二至丸之所以叫二至丸,是根据它最重要的两味药所采摘的日子所命名。旱莲草是在夏至日采摘,女贞子是在冬至日采摘,两者合而用之,因此取名二至丸。二至丸功效用于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这些症状都是生活上常见到的问题,多是由于肾阴不足所导致。
回想下以前妈妈炖的汤,长身体时必喝各类骨头汤鸡汤,考试前必喝鱼头豆腐汤,妈妈的解释是以形补形,缺什么补什么。
在中医思维里,天地人物均为一体。任何事物存在的形状、颜色、味道都不是偶然,看似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是紧密的联系着,因此才有了五行、五味、五色相对的理论。
《纲目》:乌须发,益肾阴。
墨旱莲汁液为黑,黑在五行表上对应的脏腑正是肾,肾主先天,如遇肾水不足则会导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墨旱莲在五行表上既能与肾遥遥呼应,解决这些问题想来也是其份内之事。还有武侠小说里经常说到的一夜白头,墨旱莲也能还其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再也不用担心染发剂有*了。
止血有奇效
《本草述》: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像外伤类的,可以用墨旱莲叶粉敷在出血处,加以按压之后,止血效果就非常好。像女性产后崩漏,咳嗽咯血,小便溺血,还有肺结核所导致的咯血等出血症状的,墨旱莲在其治疗中都是一味很重要的药。
药师神农皆道地
医奉岐*尽回春
沈阳市德草堂传统中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