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时节寄哀思生态祭扫倡新风
TUhjnbcbe - 2025/1/3 19:06:00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选择春和气清的最好时光向故世的先人献上我们的“思时之敬”,我们注重慎终追远、注重代际传承的文化内核始终如一,然而时移世易,我们祭奠先人的方式却在不断演化。清明追思,不再必然意味“值寒食而魂丧”,不再必然选择烧纸钱、供香烛、燃鞭炮,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日中国,无论是殡葬方式,还是祭扫方式,早已悄然改变。树葬、花葬等生态墓葬形式正被越来越多家庭接受,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照样能寄托哀思,献花祭奠、植树祭奠,甚至网络祭奠,不知不觉间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如今,生态祭葬新风正从城市向乡村吹拂,一些地方的农村在移风易俗工作中,除继续倡导厚养薄葬、行孝在生前,更加注重引导文明祭扫、生态祭扫,不仅有了植树祭扫、献花祭扫,有了清明赛诗,而且有了结合农林开发的生态树葬园区建设。今日本版讲述他们的故事。

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区内的生态树葬苑一隅

郭建华与他的生态殡葬情怀

陶军农民日报记者陈显萍

日前,河南省孟津县民政局召开全县年民政工作会议,对年度民政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洛阳凤凰山农林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华荣获“先进个人”,这是继他荣获年度“最美孟津民政人”之后的又一殊荣。

从事农林开发的郭建华与民政先进个人、最美民政人有什么关联?近年来,郭建华带领他的团队致力于推广生态殡葬理念并提供场地,倡导开展树葬、草葬这样的节地生态安葬活动,推动“还绿色给大地留生态予子孙”公益理念,为当地生态环保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保护生态夙愿已久

4年时间,曾经被当地农民视为“鸡肋”的坡耕地,成为绿意盎然、遍地生“金”的凤凰山。这是郭建华的“大手笔”。

“田园综合体就是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综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除了能带动农民增收,对生态环境也会有极大改善。”言语间,郭建华满是自豪,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保护环境、助贫济困。

靠着多年打拼,郭建华先后从事过建筑、医疗等行业。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山林被破坏、河流正干涸,他都十分心痛。年,郭建华在家乡伊川县承包多亩荒坡植树造林。面对亲戚朋友的不解,郭建华总会算一笔生态账:“一棵树木成活50年,从产生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到涵养水源,能产生20多万美元的生态价值,种树就是造福咱子孙后代。”

作为一名农工民主党党员,郭建华多次利用各方资源,参与环保事业。年,郭建华在孟津县平乐镇上古、张凹等村流转土地多亩,开始了他的“林农”生涯。

5年多来,凤凰山已累计种植银杏、红叶女贞、雪松等30多种生态景观树种和林果树种超过万棵,带动周边近千名村民就业。从购买树苗、抗旱保活、病虫害防治到园林设计,郭建华投入大量积蓄和精力,自己也从门外汉变成“林业专家”。

“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郭建华坚信,只有绿色产业才有发展前途。在植树造林的基础上,郭建华还在凤凰山开辟“我的农庄”等民俗风情展示区和休闲度假园区,受到游客青睐。他相信,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绿色产业最终将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生态树葬

殡葬业,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行业。不仅事关死者祭祀,而且寄托生者哀思。对于凤凰山生态纪念园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为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

为响应民政部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号召,在郭建华倡议下,河南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与凤凰山万亩森林公园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纪念园位于森林公园核心区,以生态环保、传承文化为理念,以建设绿色纪念园、生态纪念园、文化纪念园、人文纪念园为目标,致力于打造集缅怀祭扫、人文纪念、孝道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生态纪念园。

如何让生态纪念园走出公益特色?郭建华反复思考,决心生态纪念园要明确弘扬大爱无私、尊重生命的人文关爱精神,生态纪念园中心广场上树起多座石碑,为生态树葬树碑,为见义勇为树碑,为器官捐献树碑,为抗战老兵树碑,纪念园为见义勇为者、器官捐献者、抗战老兵等提供免费墓穴“福位”。纪念园还联合洛阳市福利院,专门设计打造起一个节地公益花坛安葬区,希望通过努力,将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建设成为一座弘扬社会新风、传承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态园林公园。

年,洛阳凤凰山农林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倡导“我愿化作一棵树”公益生态树葬活动,引导群众转变传统殡葬观念,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所谓生态树葬,就是将逝者骨灰置换到可降解的骨灰坛内并深埋于树下,经过三五年时间,埋在地下的骨灰可自然降解,与大地融为一体。

几年来,先后有70余位逝者长眠在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的“生态树葬苑”,逝者的姓名镌刻在集体纪念碑上,对逝者的缅怀和亲人的思念则化作一棵树,常绿常青……

实现亲人生态愿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这本是作家三毛写下的诗句,在郭建华看来,却是对包括树葬在内的生态安葬方式的最佳写照。

“妈,您老的愿望在这里终于实现了……”洛阳市的一位张阿姨为去世20多年的母亲选择了在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树葬。原来,张阿姨的母亲生前就交待子女自己死后要树葬,由于当时没有树葬条件和环境,子女只能将母亲的骨灰寄存起来。这一寄存就是20多年,后来通过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提供的场地,张阿姨同家人一起把母亲树葬于此,终于了却母亲生前遗愿。

“我父亲去世前有个心愿,让我将他的骨灰安葬在树下,如今在这里,我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无独有偶,市民刘先生一样被生态树葬苑吸引,来此安葬自己的父亲。

3月30日,“我愿化作一棵树”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免费公益生态树葬仪式暨第四届公益生态树葬追思会在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举行。树葬现场,有此届17个家庭的20位逝者的亲属和往届50个家庭57位逝者的部分亲属百余人参加树葬活动。伴随舒缓的音乐,在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逝者的骨灰被装在可降解骨灰坛中,随行亲属细心将亲人骨灰坛安放在一棵棵苍松下挖好的墓穴里,然后封土、献花、鞠躬,一丝不苟哀悼逝者……

家住洛阳的周先生,母亲年12月因病去世,生前留有遗嘱,器官要捐献给医学院用于科研教学,遗体安葬要从简,周先生和家人当时还不知道有树葬方式,后来得知凤凰山生态纪念园推行生态树葬,觉得这种殡葬形式节约环保,符合母亲遗愿,很有意义。起初家里有些人心里接受不了,拿不定主意。最终,全家人通过认真权衡考虑,都同意为母亲选择树葬。“母亲相信人生于自然,归于自然,我们手捧泥土,覆盖亲人,对亲人的思念也会寄托于这山水之间。”周先生说,受他母亲树葬影响,他的父亲也在考虑树葬。

参加此次追思祈福活动后,49岁的田女士说,她把叔叔的骨灰葬在这里,感觉很满意,以后会向亲戚朋友们宣传树葬方式。

生态殡葬任重道远

推广树葬,改变了传统殡葬旧习,不仅有利于抑制各种乱埋乱葬现象,而且利于倡树文明殡葬新风。郭建华说,绿色殡葬是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行公益生态树葬区既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服务了部分困难群体,同时也满足了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需求,是殡葬方式改革的大势所趋。

但在提倡树葬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一些群众固守传统观念还是难以打破,该园区自年推广倡导以来,只有70余名逝者采用树葬,绿色生态殡葬的推广与接收度仍有待提高。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群众,高先生表示,他们村都有自己的墓地,都是用来埋葬先人,不希望改变这种传统习俗。市民陈小姐则表示,以前听说过树葬,不过老一辈人还不接受树葬方式,短时间内只怕传统观念还是难以改变。

洛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坦言,树葬等公益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需要政府积极宣传引导,完善绿色殡葬的基础设施。同时,民众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逐步接受更加符合环保理念的安葬方式。

息陬镇:清明赛诗倡新风

杨鹏杨晓君

“我不光会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会背‘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将至,在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夏宋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场关于“清明古诗知多少”的竞赛活动正精彩上演。

“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教化功能,我们举办这场古诗词比赛,让孩子们熟知‘清明节’的来历、风俗等等,最重要的是向他们灌输‘文明祭扫’理念,再通过‘小手拉大手’传达给家人,辐射身边,在全村形成‘绿色祭扫’新风尚。”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强说。

无独有偶。息陬镇北元疃村景泰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由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组织的“倡导文明祭扫共建文明村居”知识竞赛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活动中,志愿者号召大家在清明节祭祀时不要焚香烧纸,并提倡用鲜花、植树来缅怀先祖,表达哀思。“俺们现在去上坟都不烧纸钱了,都是买的鲜花,好看又环保。”村民蒋德香告诉笔者。在这次知识竞赛中,蒋大姐率领的“巾帼组”夺得冠军,蒋大姐笑着告诉我们,“村里在宣传栏里张贴了移风易俗倡议书,提倡厚养薄葬,注重‘孝’文化传承,杜绝大操大办,不请乐队,从简用餐。我每次路过,都会认真学一下,牢记在心。”

北元疃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桂军说:“我们举办这次活动,就是想让村民在新时代践行‘新二十四孝’,老人在世时,多尽点孝道;老人逝去后,从简办丧、文明祭奠,让逝者安息。”

近年来,息陬镇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各村均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指导标准》;成立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对违反移风易俗有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劝阻;同时,积极宣传移风易俗先进事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随着时代变迁,‘生态’正成为我们祭葬的新风尚。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是我们这座千年古镇需要持之以恒做好的事情。”息陬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天台县:植树添绿倡导文明祭扫

徐平

“来来来,大家都过来带几株苗木去!”3月29日上午,在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皇都村防火卡点,党员志愿者陈统龙正在做扫墓群众思想工作,只见他递出树苗的同时,顺手把对方手中的香纸烛品拿了过来。

一大早,由党员志愿者、村老人协会成员等组成的劝导队就来到岗位上。该村改变以往没收火种的做法,推出“火种换苗木”的人性化服务举措。

陈统龙左臂套着红袖章,他紧盯上山的人群,眼明手快,才半小时不到,就收缴了10多件包括打火机、爆竹等在内的火种。他说:“我们准备了好几种苗木,倡导大家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祭祖。”

尽管当地早就发出禁令严禁林区野外用火和禁止非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但仍有少数群众扫墓存在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天台是个植被茂密的山区县,清明前后,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该县发起“文明祭祀从我做起”活动,倡导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营造清风清明的良好氛围。

白鹤镇充分利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时节寄哀思生态祭扫倡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