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郑曜
前些时在电影院看了《你好,李焕英》,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一个人萦绕不去,这个人就是我们的邻居,我家曾经住过的红钢城23街7栋一楼的胡奶奶。而胡奶奶之所以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去,是因为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读母亲的日记。
母亲的日记有几十本,装满了两只中号的行李箱,我专门看我出生之后母亲写的日记。因此,对母亲日记里的胡奶奶印象深刻。
胡奶奶退休前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做会计工作,胡奶奶性格豪爽和热心快肠。街坊们只要提起胡奶奶,差不多都能扳起指头说出胡奶奶助人为乐的一二三……件事。
我出生那年的春夏之交,我家所住的那幢楼房里陆续诞生了5个小小伙子,这其中就有我。我们刚满月,就感受到了胡奶奶的慈祥和爱心。胡奶奶家门前栽种了两棵女贞子树,在胡奶奶的精心培育下,长得挺拔茂盛,那阔大的树冠铺下的荫凉足有一间房那么大。年轻的妈妈都喜欢抱着孩子坐在两棵树下,好让孩子的皮肤接受树叶缝隙处漏下的阳光,以促进孩子体内钙的吸收。她们一边奶着孩子,一边交流各自的育儿经。胡奶奶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把两棵树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洒上水,压压尘。还把家里高的矮的小板凳搬来为这些年轻的妈妈们预备着。如果哪个孩子拉了屎,胡奶奶赶忙从家里拿出卫生纸,并指挥她的两个放暑假在家的孙女拿条帚、拿撮箕打扫干净;哪个妈妈的手弄脏了,胡奶奶就说快到我家里洗洗;哪个妈妈一时不方便把孩子的小童车拿上楼,胡奶奶就说放到我家里吧,我替你保管。如果哪个妈妈说:“胡奶奶你真好,让我的孩子快长大,长大了报答你!”胡奶奶连忙说:“快别说报答感谢的话,你们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哩!”于是,整个夏天,胡奶奶门前的两棵树下,一早一晚,常常是笑声一片,羡慕得邻家的母鸽也来欢声作答,小雏鸽都多养了几只。
胡奶奶关心爱护孩子,也关心爱惜那从乡下进城拖垃圾的师傅。师傅每天到来之前,胡奶奶已在垃圾洞里打了药,压一压那腐败的气味。师傅来了,胡奶奶递上一支烟(胡奶奶和老伴都不吸烟,那烟是专为师傅预备的),让师傅歇歇乏,还送上一瓶汽水,让他去去暑气。师傅歇气的工夫,胡奶奶还和他拉拉家常,问问乡下的收成好不好,孩子上学没有;有一次,一个收废品的男人拖的板车上,坐着他的孙女,那小女孩嘴里含着一块玻璃当冰棍吮吸,胡奶奶看见,大声喊起来,要不得要不得!那男人说,不碍事不碍事,是我磨钝了的,不会割破嘴巴……胡奶奶说,你不要大意,万一吞进去了怎么得了!并且马上回屋里从冰箱里拿了一根冰棍递给那个女孩,还把自己孙子用过的书本送给她……在胡奶奶门前的两棵树下奶着孩子的妈妈们见了,就对怀里的孩子说:“小小伙子,快快长大,长大了做胡奶奶这样心地善良的好人。”
记得小时候,胡奶奶的孙女小彦姐提起奶奶最是得意:“我奶奶群众关系好,这里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熟悉。”要是哪个问路的问到胡奶奶这里来了,胡奶奶准能领着他找到他要找的那户人家。哪家婆媳不和吵嘴了,胡奶奶也会上门劝解劝解。胡奶奶就是这样,用她那副热心肠,用她那种朴实的言行,帮助和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多么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胡奶奶能够看到,也希望以前的街坊看到这篇文章,能够勾起对胡奶奶的念想啊!我还想大声地说一声:你好,胡奶奶!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