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杨木为*杨科*杨属,生长在我国海拔米以下的热带、温带山地的一种常绿小乔木,除东北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在一般高度为1~3米,最高可达10米,直径可达25厘米。*杨科树种有4属多种。一般将*杨木分为小叶*杨、大叶*杨、白杨三种,以小叶*杨为最上等,目前资源日渐稀少。
小叶*杨木的心材、边材的区别不明显。心材淡*色,或犹如米*色,老*杨的颜色则为*褐色或红褐色。边材紧紧帖服着树皮,其生长轮并不明显,轮间呈细线。气干密度0.6~0.8克/立方厘米。木射线非叠生,以2列射线为主,单列射线较少,高5~20个细胞。
心材与边材的界线并不明显
小叶*杨木生长缓慢,木质极其细腻,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用手触摸细滑光洁,没有一点阻手的感觉,细腻程度堪称木材中的“象牙”。由于*杨木大料难求,多用来与高档红木搭配镶嵌或加工成极其精细的雕刻作品,未见有大件作品。可以说*杨木做成大件家具极难,如果出现,定是珍品。
小叶*杨木的叶子
小叶*杨树枝叶攒簇向上,叶初生似魁牙而丰厚,不花不实,四时不凋,生长缓慢。《花镜》卷三,介绍*杨木说:“*杨木,树小而肌极坚细,枝丛而叶繁,四季常青,每年只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苏东坡也曾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唯有*杨厄闰年。”《闲情偶寄》更是记有“*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更有甚者,宋朝的苏轼曾说过:“*杨一岁长一寸,遇闰退3寸。”《博物要论》中提到,有人曾做过试验,*杨木在闰年并非缩减,只是不长而已。
*杨木木质坚致,因其难长故无大料,所以又有“千年矮”的称谓。苦于没有大料,通常*杨木是用来制作木梳或图章的上等材料,用于家具上则多用作镶嵌或雕刻等装饰的材料。
小叶*杨木的心材
小叶*杨木的香气很轻,很淡,雅致而不俗艳,是那种完全可以用清香来形容的味道,在用电锯高速切割的时候,甚至会闻到一股动物饼干的味道。另外,*杨木的味道还可以驱蚊,*杨叶子还有杀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在*杨木生长地的山民,就有采*杨叶子用做止血药和放置*杨树枝来驱蚊蝇的习惯。
小叶*杨木的树皮
由于,*杨木颜色淡雅,经常镶嵌在紫檀等深色木器上,形成强烈的颜色反差,互相映衬、异常美观。
*杨木雕更是上等的工艺品。相传,*杨木雕是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里有一位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随即跑到庙外,挖来了一块很有黏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多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些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杨木,请他用*杨木雕一只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木料。从此,他开始用*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杨木雕刻诞生了。
小叶*杨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木材,木质极其细腻,光洁如丝,堪称木材中的“象牙”,但是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小叶*杨”又是什么呢?我们常和小叶*杨混淆的其他*杨,大致有3种:
第一种:厚皮*杨木(或粗皮*杨),俗称大叶*杨
这种木材的心材是*中带绿,材质比较细,这种与真正的*杨木最不好区别
主要的区别在于看皮,这种木头的皮比较厚,在3毫米至5毫米左右。
皮上的裂纹大并且很深。
另外,就是心材部分的颜色为*中带绿,和真正的*杨木的淡*色且不发绿不同。这种木材与真正的*杨木心材的颜色比较接近,难于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外皮的厚度及颜色。
第二种:水*杨木
注意树皮的颜色
这个在品种虽然只是名称多了一个“水”字,和*杨木就差十万八千里了。水*杨中文名称:山指甲,别称小蜡、水*杨、山紫甲树,禾子草(海南、番禹、顺德、增城、东莞);蚊仔花(新会、台山、电白、阳江、阳春);蚊仔树(韶关);米仔树(广州)。木犀科女贞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2米左右,高可达7米。这种木材的心材是白色,外皮是灰色,材质粗,皮厚在5毫米至10毫米左右,容易开裂,有人用这种水*杨木说是小叶*杨。
第三种:缅甸*杨木(越南*杨木、进口*杨木)
想要了解更多沉香知识,学会更多沉香收藏技巧的藏友,百度搜索“香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