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贵州省退役*人事务厅思想*治和权益维护处三级调研员、榕江县古州镇高武村第一书记郭仕*
年6月,我由贵州省退役*人事务厅派驻榕江县古州镇高武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之初,村支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弱,村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我想,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彻底拔除穷根,必须坚定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凝聚群众脱贫致富合力。面对高武村*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情况,我积极协助村*支部规范“三会一课”活动,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办法决策重要事务,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切实提高现有*员的*治理论水平,同时加大对入*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让*员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村*支部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大大增强。
郭仕*(后排右一)与战友留影。(受访者供图)
年初疫情期间,我和村支书带领*员组成*员先锋队,在通村公路上24小时设置卡点,对入村人员进行严格盘查和体温测量,对出村人员进行严格管控,联系榕江县大众超市帮助村民配送生活必需物资,有效防止了疫情传入。刚开始,我发现村支两委对村民贫困现状不够熟悉,就建议村支两委人员每人负责一个网格,与驻村网格员一道入户走访,全面掌握贫困户情况。通过一段时间努力,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拧成一股绳,战斗力、感召力倍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高武村要如期脱贫出列,发展产业是重点。为找准适合的产业,我经常向村老*员、老村干和致富带头人请教。起初,我发现高武村田地面积少,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村里的林地面积较广,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经与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在高武村发展林下经济。我将高武村决定发展产业情况向帮扶单位省退役*人事务厅和榕江古州镇做了汇报,获得大力支持。省退役*人事务厅共筹集万元帮扶资金支持高武村发展产业。年8月,羽跑山鸡项目很快落地高武村,采取“村*支部+村集体公司+大户+贫困户”模式组织实施。
郭仕*查看跑山鸡养殖情况。(受访者供图)
由于养殖大户吴国平从未大规模养殖跑山鸡,养殖技术有所欠缺,我连忙联系县农业农村局和古州镇农牧站技术员到现场指导,开展跑山鸡养殖技术和防疫培训,最大限度保障了跑山鸡的存活率。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高武村第一批跑山鸡在年春节期间出栏,共销售金额52万元,覆盖的26户贫困户,户均分红元。至今,高武村已养殖了4批(次)跑山鸡,共养殖跑山鸡羽,已出栏羽。高武村还发展黑木耳产业,以“村*支部+村集体公司+贫困户”组织方式实施。刚开始,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大伙对如何实施一窍不通,我和村支书带领驻村队员和村干到榕江三鑫天源公司等地去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了解黑木耳生长习性,学习食用菌基地建设、喷水技术、晾晒技术等。年9月,棒食用菌如期运抵种植基地,放菌棒、翻菌棒、给菌棒喷水,一切进展顺利。最终,高武村共收获干木耳余斤,销售金额35万余元,覆盖的75户贫困户户均分红元。
郭仕*与村民一道晾晒黑木耳。(受访者供图)
年初,猪肉价格节节攀升,我经市场调研发现,养殖生猪应该还有一段时间的好行情,于是我与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商议,决定年实施生猪养殖项目。我及时把发展生猪养殖的想法给省退役*人事务厅领导汇报后,得到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万元帮助高武村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很快,高武村建起了一个平米,一批次养殖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场。今年4月份以来,共养殖生猪头,目前已出栏生猪头,销售金额70万余元,覆盖的62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元。 就这样,高武村集体经济公司带领村民又相继实施了亩板蓝根和20亩西瓜,高武村的产业发展逐步进入正轨,村集体经济也从我驻村之初的“0”元,增加到现在的万余元。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和项目分红三重收益。
郭仕*(左二)组织项目覆盖贫困户分红。(受访者供图)
高武村集体公司黑木耳采摘陆续上市、跑山鸡和黑毛猪相继出栏,中药板蓝根需要及时采收,为了把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售出去,并卖个好价钱,我一边抓生产,一边跑销路,忙得不亦乐乎。在省退役*人事务厅的大力帮助下,高武村很快与贵州长旺集体、贵州商务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签订了农特产品购销合同。销售渠道打通后,高武村先后销售了干黑木耳斤、跑山鸡羽、生猪头,西瓜斤,销售金额共计万元。期间,高武村集体公司先后发放村民务工工资51万元、分红50万元,村民“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我曾在部队服役十年(年转业到地方),从一名退役“老兵”到基层干部,身份变了,但初心一直没变,我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为高武村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火红战贫地决胜在今朝
劳务经纪人:村民就业路上的“媒人”
“社社联建”:一把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这位老支书给村民写信:泪水博不得同情,汗水才能赢得掌声
产业聚焦后的裂变
农民“娘子*”自办合作社家门口致富
“插秧先锋队”抢农时、解民忧
村里有个“最美网格员”叫小芳
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第四工作队:战汛期保供水
优秀共产*员王昌秉: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
全省第一家!榕江县通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综合评估验收
浙江桐庐务工1年他们买了轿车
防汛救灾:他们冲锋在一线
首届10名特约监察员受聘上岗
榕江在全国人社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退伍*人吴厚航:为民谋福步履不停
退伍*人刘园:一片丹心献巴鲁
“原籍干部大走访”暖民心聚民力
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一座小木桥温暖全村心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员钟洁:让对口帮扶帮到点子上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送医上门”传帮带
驻村女书记与五保户丢公的故事
名农民变身“网红主播”,成带货能手
村医石世琼: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教师夫妻档”20余年撑起一所学校
“农民老板”吴方勤:昔日贫困户如今“带头富”
创建“四和村寨”衔接乡村振兴
“助农秋收队”掀起抢收大行动
蒋佐仙:从林场“守护人”到群众“贴心人”
“最美网格员”吴宇皓帮扶工作侧记
六大扶贫产业带动25万人增收
乡村女教师:坚守在苗山侗水间
“高产田”四季不闲:收完水稻还收鱼鸭
督战,决不搞“一团和气”!榕江县纪委监委强化同级监督不留情面
七旬茶农林立:种了“*金芽”,摘掉“贫困帽”
第一书记杨淇贺:滚玉村的“礼菜”习俗成历史
“社社联建”让合作社财务更清、产业更准
第一书记刘秀斌:人居环境整治点亮美丽乡村
“务工候鸟”农闲季出发:南下砍甘蔗,收入不断档
帮扶干部丁荣甫:常怀赤子心才能与群众心连心
“网格员夫妻档”:把“家”安在扶贫一线
帮扶干部韦文广:我帮“老潘”脱了贫
今朝圆梦启新程——写在整县脱贫摘帽之际
蔬菜苗水果苗,大棚里培育“致富苗”
杭州援黔干部盛春霞:继续为桐榕协作贡献力量
凯里学院援榕干部杨*平:驻村一年换了3双解放鞋
第一书记罗孝毕:以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金融扶贫干部赵宇:让合作社焕发生机与活力
脱贫战线上的“智囊团”——记榕江县脱贫攻坚理论研究专班
农村青年先锋班: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力量
民航贵州监管局援榕干部胡永刚:带领群众从“等靠要”到“追赶超”
瓮福集团援榕队员康坤:小康来扶贫,助农奔小康
省水利厅援榕干部肖智勇:不拔穷根誓不还
贵州大学援榕干部*剑:我在扶贫一线上“大学”
全省劳动模范赖翔:搬迁群众的“当家人”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席忞禾管云编辑罗亮亮编审李坤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