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一案眩晕案 [复制链接]

1#

病史:患者张某,女,52岁,年1月26日就诊。患者初中时开始出现眩晕,近几年发作比较频繁,一年大约发作3-5次,医院均予“输液”治疗,需3-5日才能缓解。昨日因劳累后再发,为尽快缓解症状,遂来求治中医。刻诊:痛苦貌,头晕胀伴天旋地转,乏力,胃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口干苦,纳呆,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右寸关细缓,左寸及尺沉细弱,左关弦软。

诊断:眩晕(气血不足、肝胃不和)

处理:急则治其标,针刺最速,予针:印堂、太阳、合谷、太溪、太冲透涌泉穴,留针30分钟。取针起身后眩晕明显缓解,胃胀、恶心、反酸、烧心等症状亦减轻。嘱自购无糖型小柴胡冲剂服用。

二诊:年1月27日,无眩晕,乏力亦较昨天缓解,余症基本消除。舌脉与前相类。继予针刺印堂、太阳、合谷、足三里、太溪穴,留针30分钟。中药以健脾益气为主,兼养血补肾、舒肝和胃为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芪30g、*参18g、白术15g、柴胡9g、陈皮8g、当归10g、丹参15g、杜仲15g、女贞子20g、刺蒺藜15g、麦冬15g、茵陈12g,7剂,水煎服。

体会:中医在眩晕症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分虚实:①虚:多因气血亏虚(“上气不足”、“清阳不升”)引起;②实则多为风、火、瘀、痰所致,尚需注意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的虚实夹杂证。治疗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发作期,针灸、推拿等外治方法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缓解病情;中药在调整体质的基础上,既能缓解病情,还能有效预防疾病反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