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人一到了中年也就是步入45岁之后,身体的机能就会缓慢地由盛转衰,走下坡路,达到60岁的老年阶段,由于这个阶段对于身体和免疫力的磨损会在60岁之后明显的体现。随着年龄的上升,身体的衰老不可避免,但如果是在年轻的时候过度透支身体,也会出现须发早白,早衰的情况。
时间的磨损,不可逆转,但身体透支过度引起的早衰,却是有逆转的可能,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肝肾同补的名方:二至丸的典故。说的是明末有位名医汪汝桂,读书过目不忘,从小天资聪颖,更是立志当清官为民请命,但遇家中变故,老父亲患重病,不治而终,父亲对于汪汝桂爱护历历在目,遂此,弃儒从医,由于刻苦加上天赋极高,很快就成为了一代大医,名震安徽一带。
只是由于常年的苦读,废寝忘食,在加上从小身体就不好,在不到40岁,身体却扛不住了不仅须发变白、腰酸背痛、还出现了浑身无力、头昏目花等早衰现象。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劳累过度,岁月的痕迹在汪汝桂的身上,刻下的痕迹比旁人更为明显一些,直到再一次外出采药。
的百岁僧人的养生方,再加以汪汝桂改良,也就诞生了《医便》卷一当中的补肾养肝之名方:二至丸,此方剂仅两味药,但妙用却无穷,经过调理,汪汝桂仅过半年时间就完全恢复了精神和健康。
僧人给出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取女贞子和蜜酒一起蒸着吃,而汪汝桂则在其基础上加入了墨旱莲,女贞子,甘苦而凉,善能滋补肝肾之阴;旱莲草甘酸而寒,补养肝肾之阴,二药性皆平和,补养肝肾,而不滋腻,可用于肝肾阴虚所导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等。
二至丸的配方虽然简单,但其运用却延续至今,也是现在肝肾阴虚都很常用的一种中成药,但是再次也还是需要提醒一点,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症状,轻重缓急都会影响到用药的加减和搭配,而这也是需要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使用,切勿自己擅自使用一种或是多种的药物,引起冲突和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