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党建统领,从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涧溪到乡 [复制链接]

1#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我们村,这已经是今年第十批来参观学习的了。”5月21日,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人来人往,党委书记高淑贞说。

曾经的三涧溪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涧溪”。如今的三涧溪村,鸟语花香,绿树葱茏,乡村路网四通八达、整洁靓丽,新景、新颜、新貌随处可见。

三涧溪村。

穷村乱村三涧溪,有了“硬核”支撑

三涧溪村是个城郊村,由东涧溪、西涧溪、北涧溪3个自然村组成,人口多人。

高淑贞上任前,三涧溪村六年换了六任书记,党支部早已“名存实亡”。村内环境脏乱差,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群众形容“进了村子就像进了地道战”,别说过汽车,下雨天自行车都得扛着走。村里没有几个像样的大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破房子、旧院墙。一年忙到头群众也攒不住几个钱,村集体还负债80多万。

高淑贞是三涧溪的媳妇,曾在村里教过8年书。后来到娘家村东太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把落后村治成了先进村。街道看中了高淑贞这段经验,希望她到三涧溪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年6月,高淑贞担任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她上任的第一天就觉得党组织没啥“存在感”,就连开党员大会都召集不齐人。“各村有各村的情况,也各有私心。党员都是一盘散沙,挨家挨户通知开会很多人都不到场。”高淑贞说,村民也在背后指指点点,六个书记都治不了的村,这次换了个女书记,估计也是“玩不转”。

高淑贞偏不信邪,多次召集“两委”班子成员开会,分析面临的难题,也走街串巷,向党员和群众请教。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她发现村里乱与穷的根子,还是班子散、人心乱。要治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党组织的威信。打造战斗堡垒,让三涧溪发展有“硬核”支撑。

高淑贞从按时交纳党费抓起,从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抓起,扎实开展“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主题活动,在每户党员家门上挂上标牌、亮出身份。每半年,村里组织村民填写一次《党员评议表》,并在党群服务中心制作党员评议展板。哪个党员带不好头,就让群众“戳脊梁骨”。

高淑贞正在开会。

如今,三涧溪村每月15日晚上的主题党日活动雷打不动,老党员讲历史和经验、中青年党员讲新知识新技能、外出回乡党员讲见闻和信息。“抓党建是村书记的天职,但抓党建不是空喊,党建就是干实事。”高淑贞说,刚任职时,村里负债80多万元。经过调查,她把被长期无偿占用的集体资源收回,要到了村庄发展的启动资金。

这些钱被用来解决群众最操心、最烦心的事——修路。几条主道硬化起来,村子一下子敞亮多了。群众看到眼前的变化,打心眼里开始支持她的工作。

高淑贞在村内跟村民聊天。

高淑贞常说,党建引领就是要引正道、领正气。对不觉悟的人和事,特别是歪风邪气,她一斗到底。从前些年的清理“三资”、村里统一规划、三次大规模迁坟,到这两年村里大规模拆迁、整治散乱污,她都冲在最前边。一次次啃下“硬骨头”,大家都叫她“泼辣支书”。

这些年,也有人找她闹过事,有个村民还拿着刀到她家里去“玩命”。但高淑贞不怕,底气来自哪里?她说,我为老百姓办事,眼里只有政策,从来没有私心,我怕啥?时间长了,村民对她心服口服。

“嚼”政策文件,壮集体经济

高淑贞喜欢“嚼”文件。上级下发的每一份文件,她都得看好几遍。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对她来说就是希望的种子。这些年来,三涧溪发展中的很多大事,都是她从字里行间找到的机遇。

三涧溪因地处城郊,受城市发展规划限制,20年没获批新宅基地。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高淑贞马上行动,向街道领导汇报,但遭到否定。领导说,三涧溪太乱,也没钱,干不了,她的任务是确保稳定,守住摊子,别出事就行,不要折腾。

这一年,街道18个村中,有4个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高淑贞不甘心,多次争取,终于得到上级支持,三涧溪被追加为试点村。村里没有钱,她就“空手套白狼”,让施工单位垫资,建起四幢楼房。当村民乔迁新居时,另4个试点村的项目还没影呢。

按照中央政策,凡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公益事业都能享受“以奖代补”,政府扶持六成,村里自筹四成。三涧溪被列为示范村后,高淑贞一气列了十多项新建、改造项目,共需多万元。街道领导担心她贪多嚼不烂,劝她少报些。但她觉得机会难得,要把优惠政策用足。

最终,项目全部获上级批复,并一一建成。这么多项目,单凭一村之力,财力不逮。高淑贞抓住这些机遇,才使得三涧溪村“一步跨十年”。

年,省里刚提出要搞活夜经济,高淑贞就谋划把正在建设中的古村旅游街打造成章丘第一个不夜村;年底,她又从上级文件中看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立马建议养殖大户上了高标准猪棚。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高淑贞结合三涧溪村是城郊村的优势,当即与企业对接,规划建设冷藏物流基地。

三涧溪村美食街。

总书记在三涧溪村视察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年村党支部借升格为党总支的时机,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创业青年、康养服务3个党支部,打破了农村支部和党员归属的地域、家族界限。比如,创业青年党支部成立后,年轻的党员头脑活、办法多,带领群众先后发展黑猪养殖、西红柿种植、地瓜育苗、多肉繁殖等新品种新产业,干得热火朝天。年4月,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后,又增设物业管理、古村旅游2个党支部。

三涧溪村有很多这样的古宅,成为乡村游的优势。

“现在村里正在建民宿,这是根据村里‘南工、中旅、北农’整体产业布局落地的项目。”高淑贞说,这些项目都有村民通过资金入股、房屋资产入股、参与经营务工等方式参与其中,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引人、用人、留人,三涧溪人才之道

今年村“两委”换届,三涧溪村8个“两委”班子成员中,有5人都是新上任的。这是三涧溪村近些年少有的大变动。

“农村要发展,缺的是人才。三涧溪村这些年发展快,靠的也是人才。”高淑贞说,今年新上任的村“两委”成员,都是年轻的“老”干部。好几人年龄都不到30岁,但已在村里工作多年。在干事的过程中找人才,这是她这些年的做法。

29岁的王立丽是今年刚当选的党委委员。“我也是三涧溪的媳妇,在村里已经工作了10年了。从充水电费、财务到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都干过,一个岗位一个岗位轮过来的。”王立丽说。

把人才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是高淑贞一直以来的目标。年,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大学生王元虎找到曾经的老师高淑贞,谈起发展生态养殖的想法。高淑贞听了王元虎的想法后大加赞赏,为他物色了村北一块废弃地,带着他挨家挨户借钱,欠条上写着“王元虎和高淑贞”两个人的名字。钱还不够,高淑贞把家里的房产证拿出来抵押贷款。

就这样,创业之初的万元钱筹到了。只用了4年时间就走出困境,并带动户村民养猪致富。如今,济南源虎从最初的生态养殖场,发展成年销售收入0余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场。

自己富了不算富,王元虎不忘将党组织对他的帮扶传递下去。他牵头位返乡青年成立专业合作社,新建7个观光采摘大棚,种植面积达平方米。新式大棚采用“四位一体”种养模式,即猪粪喂虫、虫子养鸡、虫粪种植蔬果,并引进物联网智慧农场技术,实现远程调控、水肥一体灌溉、自动化通风等,生产效益高出了近一倍。

与王元虎创业故事一并不胫而走的,还有三涧溪村党组织真心爱护人才、帮助人才,也让更多的人走进三涧溪村。80后宋章峰和他创办的山东薯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三涧溪村投资万元,建设了一期22个温室大棚的高档薯苗培育基地,辐射周边10个村户农民,年产薯苗余万株,每年为群众增收20多万元。园区企业锐拓科技,与留学日本的海归刘滨合作,新上电动汽车充电桩生产线,年增税收万元。一个个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如“头雁”领飞,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三涧溪村党委因势利导,注重从本土和返乡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对表现优秀的,采取跟班学习、安排工作等方式加强实践锻炼,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在村党委周围,吸收了37名青年创业党员。针对“创业起步难”的问题,实行“代办服务”,党委成员“一对一”负责,全程做好政策讲解、资金争取、项目协调、审批代办等工作,帮助解决各种创业难题。针对“生活顾虑多”的问题,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凡是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才、经营主体引进的人才,可按照优惠价购房租房。

不仅如此,高淑贞还有自己的一套用人之道——人尽其才,变短处为长处。“让调皮捣蛋的干治安主任,让上访的管调解,让热心公益的人管监督,让爱提建议的人出点子。”高淑贞说,“越出头的越让你管事,慢慢自己就变了。一开始村民不理解,现在看效果很好。”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只有“领头雁”敢担当,党支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乡村振兴才会稳步推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统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谈及未来的发展,三涧溪村“两委”充满信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戎宁通讯员曲晓明夏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