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招工进入铁路系统,记录安康汉中的往事岁月 [复制链接]

1#

作者:高飞

原创小说:《行走在秦巴汉水间》连载之十九:车间班组

工种分了。分到客技站的,听到自己去的翠竹丛中的阳平关山脚下的客技站,虽然现在住的是毛竹油毡搭成简易棚,但周围环境幽静翠竹青青,以后跑车腿长的可以车上哪里,人上哪里,想到哪去,就到哪去,高兴地嘴都合不拢。

阳平关是古代两*作战必争之地,为入川的门户咽喉地段,它西近剑门关,对面是青龙山,脚下是嘉陵江。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这里生长着一种类似北方人喊做畬梅的野生草梅,人们喊它叫瓢儿,为山区时令水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向阳湿润坡地沃土中。果实成熟于五月,小满时节为採摘旺季,採摘期为二周左右。果子呈红白二色,颗粒饱满,酸甜适中,软而不糯,色香味美俱佳。瓢儿含糖量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食之对胃保护和人体减肥及美容有益。採摘时间为清晨,伴着露水所摘瓢儿新鲜紧实,干净卫生。装在笆篓之中就是一种艺术品,在农贸市场极有卖象,深受市民欢迎。有一次,妻子带着女儿回略阳,瓢儿吃的太多了,打来电话说孩子医院,撵得我第二天就赶紧坐快车朝略阳赶去。

到略阳后,我才见到了这种盛产于阳平关、略阳一带的含糖量高,颜色红的发紫,咬一口满口生津水果。兴许是这种水果种植容易采摘容易,所以,价格比较便宜,小满时节,身穿粗布长衫,脚穿草鞋,头缠帕子的农民不是论斤,而是论碗卖给你。一块钱下去,会满满地盛一小碗给你。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往事,离它远去的我,还能记得火车站下来进城的嘉陵江大桥桥头蹲的那些,旁边立的是一个个空着的背篓,面前的一块块白色的塑料布上摊着小山样诱人瓢儿兜售的,头上拢着个帕子的老头老太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嘉陵江边的阳平关不仅有人们爱吃的炕炕馍,而且红烧猪肘子也十分有名。那会我们回家,经常利用列车在站上机车调换方向的几分钟,失急慌忙地挤出车站检票口,三步并作两步在站在台阶下的小吃摊上买一碗米皮,几个炕炕馍赶回车上作为旅途早饭,饱餐一顿。阳平关镇子虽说不大,但是从火车站到街上还有一段距离。火车上下来出站后,下了台阶过一座桥,才是阳平关街道。老街与火车站将镇子分成两块,景色壮观的嘉陵江大桥像一条彩带又把它们紧紧系在了一起。出自秦岭流经略阳而来的嘉陵江水平时清澈见底,雨后发大水时,波浪汹涌打在桥墩上翻出一个个让人头晕目眩大小不同的漩涡。镇子上有一家建在嘉陵江边的楼阁。楼阁分上下两层,两层都摆有厚重的实木做的,年代已久油渍发亮的土漆方桌木凳。一楼方便,二楼眼亮。踏着木板楼梯从一楼上去,脚踏木板发出好听的有节奏感的声音。

楼阁那时是食堂,这会大概又恢复早以前的叫法,叫酒肆还是望江楼。江楼景色可谓当地一绝。那年头,当徒弟的我,曾到阳平关去过一次,招待我的是热情好客,老家是宝鸡农村,纯朴厚道年龄比我大不了几岁,名字叫屈景荣的师傅。他将我带到望江楼的二楼,点的菜就是红烧猪肘子。这道菜肥而不腻,颜色酱红,一碗米饭上来,好菜配好饭,搭配的再没有那么恰到好处。几十年过去了,与朋友在电话里提到阳平关,想到的不是别的,还是那吊人胃口的红烧肘子和师傅对我的那份友情。

分到阳平关客技站的这些人开始住的是客车报废车,后来老工人调到安康,地方腾出来了,才住进油毛毡棚。油毛毡棚跟报废车不一样,报废车皮夏天热冬天冷。油毛毡棚墙薄,虽然夏天也热,但由于两间房子中间扎了一层泥巴裹细竹篾,冬天要比报废车暖和。那时候刚参加工作,车少,一天就一趟阳平关开往安康的慢车,活不多,师傅们管的不严,坐车也方便,上学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离家前哪里都没去过的学员,现在条件好了,坐车方便了,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心野了的男男女女今天坐车去宝鸡,明天去广元,早上去,下午回来,一天一个来回,晚上赶到接车时间,人已经回来,外出和上班两不误。那年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